226-1125-【周末聊天】114+2024年最严酷的挑战.m4a

今天是2023年的11月25日,癸卯年十月十三日。今天是聊天,我们聊一下2024年最严酷的挑战。一会儿三点钟我们准时开始,然后我试一下麦,如没有问题的话,我们三点钟准时开始。

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1月25日,癸卯年十月十三日,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年底了,以农历计还没有到最后一爻,但是以阳历计已经开始进入到寒冬了。今天我们算是一堂比较正规的聊天课。应该是聊天,但按照老习惯,我还是将我自己整理的一部分札记,今天与大家分享,顺便谈谈2024年。

今天我们聊天的题目是:2024年最严酷的挑战。不但是挑战,可能是最严酷的,因为我国自1949年建国至今,经历过比较大的经济上的波折,一个是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就是1989年那场通胀,2024年可能是我们要经历第三次比较大的挑战,或者是一次比较严峻的考验,既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所以在2023年的十一月底,提早的把事情……

开篇还是老规矩,因为我写札记,最近我在整理价值论和流通论,其实是《资本论》里边的第一卷里边的价值论和二卷三卷关于资本流转的部分,做一点点的梳理。基本理论其实是不需要梳理的,主要梳理的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或者是一个逻辑,这样我们大家在处理对一般意义的价值认识或者是资产管理的时候就会方便许多。我将来陆续把自己整理的一些札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聊其中一个用得到的地方。

我以前说过,约略一个做投资的人学的是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创造价值的理论,就是你对价值论要有深刻的理解。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价值判断,所谓人生观、价值观嘛,价值观的部分是重要的,其实能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就是个明白人了。多数人进行价值判断是有障碍的,这个障碍主要是来自于习性,因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价值的?往往是带着习性的,因为自小养成的习惯,他碰到最有价值的人或事恐怕未必有直觉或者是有感觉,而对一些细碎的东西往往着迷。

第二个部分我也说过了,你既然有了价值论的基础,创造价值的理论,那么第二个部分就是资产定价理论或者是商品定价理论,这个就涉及到一个计算的问题了。我问你,这个人有没有价值,你怎么算呢?我问你这个资产有没有价值,你怎么算呢?我问你这个商品有没有价值,你怎么算呢?我问你这么多人和事,你怎么选择呢?资产定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资产定价理论一旦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实投资的基本功就具备了。第三个部分是价值投资理论,其实人生哪一步不是价值投资啊?

价值投资理论,有些人认为是自己开始进入社会才开始的,错。你是一个父母的话,你在教育小朋友的时候,何尝不是价值投资呢?价值投资的积累一出生就开始了。有形的价值是可以以遗产的方式传导的,无形的价值只能放在身上,只能是精神化之一个人的身体里边,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其实作为一个家长,可能最要紧的作为的也就是这件事情吧。

好,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部分讨论一下通货膨胀的逻辑。因为这个严酷的挑战既涉及到了停滞,可能其实今年下半年我们已经感受到经济巨大的问题了。经济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可能2024年并不看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衰退,我说的是全球。严重的经济衰退,就是经济出现停滞的状况,同时又出现通胀的情况,可能通胀是一种远超乎我们想象的恶性通胀。一会儿我们在细节里边再来讨论具体的一些细节和算法,我们先来讨论一些理论上的一些思考。

通货膨胀的逻辑好像所有人都知道,通货一般意义是指流转中的货币,大家可能对“流转中”三个字不敏锐,教科书上的一般讲通货膨胀就是指货币供给过剩、商品供应不足所形成的这样的一个局面,简单的说就是涨价,用现在的统计学观察就是CPI。这个对吗?这个不对,这个会构成制度设计和经济政策上的严重误导,那么为什么会不对呢?

因为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这三个字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作为一个对哲学敏感的人,你肯定会首先想到哪儿流通?什么时间流通?也就是说这是指在特定空间,在哪儿通胀?在特定时间段从什么时间开始通货之总通量,就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中通货之总通量。好,我今天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总通量,总通量不是单指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投放的货币的总量。

用于通货的当然是以货币为主,但货币总量中进入通货的、进入流通的流转的部分远不是全部。这里边总通量涉及到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比较严肃的一个数学问题,那就是哪些货币进入流通了,哪些没有进入?比如说我前一段时间强调的纸币沉默的问题,有一部分货币沉默了,比如说在某个人家的床底下,或者是垒在墙里了,或者是埋在缸里了,它不进入流通了,纸币的沉默的情况在中国极为严重。

所以会出现一方面货币在超发,一方面又见不着,所以有一个纸币沉默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在资本环节会出现大规模走资。走资减少的是特定区域,比如说中国资本流出,全球的总通货量未必变,但是中国的通货的部分走了,没了。就是原来的统计数据和实际实体经济中真正的用于流通的部分出现了一种非常残酷的减少,而且这个减少很少有人将走资准确地给予一个界定:它是什么?走资是什么?

走资走的是什么?是资产,毫无疑问。走资走的是不带负债的净资产,它像股东剩余或者是股东结余一样,它被转移了。但我们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在整体上国家资管的环节里边,这个东西很难做出时间空间上的精准确定,它会严重地影响总通量计算。第一个部分,沉默;第二个部分,走资;第三个部分是空转。

数学统计上在,但它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商品交易。就是看似流通中,实际上并未通货。所以你会知道为什么市场上会出现骤然的通货紧缩,总量是不够吗?印了那么多钱,总量够啊。那为什么会出现钱紧呢?其实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经济学应该研究清楚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已经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已经弄明白的事情,只不过是今天的经济学或者经济学教科书,或者是化为我国的统计学,或者是我们的制度设计……

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沉默、走资、空转导致通货的那个M总量与我们意识中以为的不吻合。所以大家会有一个错觉,没钱了,那就增加货币投放量嘛。但实际上,有些沉默了,有些走了,有些在空转。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呢是针对这个环节解决,而不是单纯地像辜朝明等刻意误导我国政府进行增量的货币投放,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流通中这三个字,前半部分是指M,就是那个量算得对不对。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是指V,流通中的货币,用费雪定律MV=PQ,V非常重要。我将M*V改为一个新的名字叫总通量,在总通量里边M增加一个点就不得了。比如说我们的全球基础货币约略是35万亿美元,全球的总的通货的量大概是100多万亿美元,那么它这个流转的速度是2.8。

如果你速度降一个点,变成1.8,你算算少了多少钱?如果速度增加变成3.8,你算算又多了多少钱?如果这个逻辑没搞清楚,我们今天这个题目的假设——严酷的挑战,就没有了逻辑基础。因为如果我们认为M的增量、存量已经太大了,远远超越了通货之需求,只不过是有沉默的,有走的,有空转的。然后呢又由于11次加息以及我国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导致V不断地下降,形成了表面意义的通货紧缩,就是形式上的通货紧缩。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最高的管理者或者是管理层对这个事情没有清晰而准确的判断,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因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当M的量太大,因为V没有了,所以M的量不能太大。突然有一天V动起来了。那么MV=PQ,Q不动,P就上天。其实我国的社会治理特别是经济治理的问题,在2023年整个的矛盾达至了一个高潮。对我国经济问题的理解,现在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我注意我国的主要的专家和学者的看法。

上上个星期,有机会接触,听到社科院的朋友们的高见,也听到香港的一些人的高见,我被吓到了,我被吓到了。这个也有可能是因为确实我国社科院没有覆盖全球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经济数据的能力吧,可能真是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也有可能他们没有办法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更无法根据这套逻辑建立起指标体系完成精算,所以他们的整体判断错了。